武汉传统百货打起移动电商战
中商“吃螃蟹”
推手机“微店”
7月25日,每一位走进中商广场的顾客,都会看到一群身穿红色T恤的工作人员,衣服背后印有大大的“微店”二字。当天,中商广场在店内启动该商场“微店”的宣传,大张旗鼓向顾客推荐这种移动营销的新工具——只需登录“微店”关注,即可获得10元电子优惠券,用于店内消费。
记者了解到,作为本土传统百货的又一个“吃螃蟹”者,中商广场推出的手机“微店”,让顾客不用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获知实时商品及促销海报信息。
对于开启“微店”的初衷,中商广场相关负责人坦陈,主要看中其能提供与消费者实时互动的平台。记者注意到,由于目前处在试运行阶段,该商场的“微店”并没有下单购买功能,不过可以将商品通过微信、微博、邮件进行分享,而商品品类则以化妆品为主,其他品类将陆续上线。
上述负责人表示,“微店”营销渠道的加入,是该商场在全渠道营销的大迈步,对实体店的经营方式进行延伸。除中商广场,记者在“微店”平台查询发现,本土百货中已有“微店”试水者,包括中心百货、鲁巷广场购物中心等,不过目前停留在促销和商场推介上,没有上马商品模块。
本土百货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手机网民人数首超PC。随着电子商务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将商场“装进”手机,已经成为传统百货营销的又一着力点,实现线上线下的营销融合。
市民周女士是不少商场的VIP顾客,每天她都可以从各大商场的微信和微博平台上,获知最新的商场资讯和促销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武汉本土百货已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加上之前的微博平台,构成各商场最基础的线上营销渠道。同时,武商集团旗下的武商网、世贸广场,中百集团旗下的掌上中百、中心百货等APP的上线,则是本土实体百货加速O2O(线上到线下)布局的表现。
昨日,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店”、微信、微博乃至APP的平台布局,都是本土百货面对电商挑战的应对之策。在他看来,全渠道营销的引入,是本土百货业“两个拳头出击”的体现。不过,他认为本土百货在O2O过程中,应找到最佳的延伸平台作为主攻方向,找准资源配置的重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最终目的都要落到吸引顾客到店消费上来”。
超市大力引入支付宝钱包付款
不用掏出钱包,就能在超市购物买单。这种智能购物方式,在目前的武汉已经成为现实。从7月18日开始,作为本土超市的代表,中百集团旗下的中百仓储和中百超市全面启动支付宝钱包付款方式。
昨日,在中百仓储黄浦路店,市民王先生在收银台熟练地拿出手机,打开支付宝账号中的“付款码”让收银员扫码,一秒钟就完成付款,购物金额直接从其支付宝账户支付。“以前买东西要用现金或者购物卡,现在用手机支付,钱包都不用掏出来。”王先生说。
记者在超市看到,卖场内贴满了“钱包价9折”的促销活动,鼓励顾客使用支付宝钱包,单笔最高可优惠5元。
记者在收银处观察一个小时发现,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的顾客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一些年老的顾客基本上是用购物卡或现金付款。“我手机不能上网,只能用现金付钱。”65岁的杨婆婆告诉记者,虽然知道手机支付有优惠,但是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中百仓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支付宝钱包的支付推广,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31日,“支付宝钱包支付,一方面是大势所趋,满足人们智能购物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快收银速度。”
■ 支付大战
卖场实体资源成了“香饽饽”
线上互联网企业向线下实体企业渗透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从去年开始,线下资源争夺战已经开始。
去年10月18日,深圳天虹商场首先引入微信支付,与当时刚刚上线的微信5.0进行全面接入,用户任何时候只要打开微信选择好商品,就能直接使用微信支付完成付款,不用重复输银行卡号等信息。购买成功后,用户还可轻松转赠给好友,实现“空中送礼”。
天虹商场与微信合作后的一个月,银泰与支付宝钱包达成战略合作,29家银泰百货、银泰城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手机“当面付”服务,消费者在收银台付款时,可以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选择“当面付”,可以扫码支付或声波支付,以代替现金或银行卡。双方还在系统、会员等方面深入合作。
紧接着便是今年2月,微信又谈下了王府井百货的支付合作项目。
而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支付宝又开始将目标锁定在了除了商场之外的超市便利店上。今年三月,华南地区的450家7-11便利店全面支持支付宝支付。而并入腾讯系统的京东也随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向全国上万家超市进行导流,逐步实现京东网上下单购买,身边超市上门送货的服务。
支付宝和微信两大阵营关于线下实体资源的争夺,可谓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